首页 > 知识库 > 优质发现性侵儿童事件,旁观者能够做什么?

优质发现性侵儿童事件,旁观者能够做什么?

[导读]: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发现性侵儿童事件,旁观者能够做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近日,性侵儿童事件频发,心寒之余,我们普通人可以做点儿什么? 操作方法 01 根据“女童保护”...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发现性侵儿童事件,旁观者能够做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近日,性侵儿童事件频发,心寒之余,我们普通人可以做点儿什么?

操作方法 01 根据“女童保护”统计,在2013年的125起案件中,教师及校长作案43起,邻居及父母的朋友作案14起;在2015年曝光的340起案件中,一人对多名儿童实施性侵案的案件有96起,此类作案人员中40%为教师。

此外,家庭成员性侵尤为值得关注:在2015年曝光案例中,有29起恶性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且因案情性质复杂、难以被揭发,多为长期施害。而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更容易成为性侵害的目标。而沉默,是不少受害儿童甚至是家庭的常态。它首先源自于施害者的恐吓与胁迫,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偏见。

在湖南攸县猥亵案中,举报者小雨和家长一同前往受害同学小琴(化名)家中反映情况,希望能联手举报。随后,小琴母亲却勒令女儿不可声张,称小雨“思想龌龊”,不许女儿再与其交往。

小琴母亲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种社会偏见。几年前,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13岁的留守女童晓雪(化名)遭遇至少10名中老年人性侵。晓雪的父亲报警后,多人获刑。此后,据媒体反映,晓雪一家却遭到了整个村庄的孤立,关于晓雪的风言风语,让幼小的她饱受歧视与排挤。

社会偏见造成的二次伤害,既隐形又压抑,让受害者及其家庭在诉诸法律后,却不得不“负重前行”。性侵儿童案的背后,也暴露出儿童防性侵教育的“空白”,家庭学校监管的“失守”、法律体系的盲点以及心理救助机制的缺位。

02 我们国家的性教育严重欠缺,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儿童性侵案件正在滋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她们没有相关的性知识甚至没有常识,对于犯罪分子的要求,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事后发现,大多由于羞涩和羞耻感而不愿告知亲人。即使家人知道此事,也很有可能认为这是女孩子的“贞洁”,被毁了并让外人知道是极其羞耻的,家人也会抬不起头来,甚至认为这是女孩子的错。心理咨询师认为,这些都是默认对其侵犯的不反抗,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和胆量。而面对熟人,孩子的防备心弱,甚至极度信任,不敢说“不”。

要改变现有的状况,减少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可以做的是让受害者不再沉默,旁观者不再冷漠,这是惩戒犯罪的第一步。这需要社会共同认识到性侵的严重后果,不仅对受害者而言,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也是公共安全的隐患。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男童遭受性侵屡有发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重中之重。同时,需提高孩子和家长的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

03 性侵儿童的事件频发,一方面得益于网络媒体的专播,从而形成一种放大的效应,其实,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性侵儿童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另一方面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地提高。正因为,提高了,自然对于这一种不法行为有了最为直接的批评。

作为旁观者,可以做些什么呢?一是宣传。对于这一种行径的批评,对于防止性侵儿童的事情给予揭露。二是教育。告诉身边的儿童,正确地保护自己。不去做一些危险性的游戏,面对危险要及时告诉长辈。

04 什么也做不了,你把性侵人渣打死打伤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小偷偷你东西,你追她,他摔倒你还得赔偿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品读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