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秀才的补贴:免杂役,还有各种补贴银子、粮食发

秀才的补贴:免杂役,还有各种补贴银子、粮食发

[导读]:生员是一种身份,区别于平民身份的一种象征。上司对秀才“有礼貌之施,有爱养之义,有勉励之道”。也就是官员对秀才要讲礼仪,关爱秀才。生员可以“德于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生员是一种身份,区别于平民身份的一种象征。上司对秀才“有礼貌之施,有爱养之义,有勉励之道”。也就是官员对秀才要讲礼仪,关爱秀才。生员可以“德于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在小民前,小民不可以与生员平起平坐,“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朝廷和普通百姓对秀才都要尊重。

除了政治地位之高,实际的经济利益也是读书人力争秀才身份的原因。一旦成为生员,不但享受廪粮、膏火,而且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可以凭借身份去官府说情、吃荤饭。冯友兰的父亲讲:“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孙代代出一个秀才,能耕读传家,虽然没有官宦之家显赫,却比普通百姓之家风光。”这种风光包含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

明代对士人有很多优待,“舍以聚之,禄以廪之,役以复之,科以升之”,意思是读书聚在一起,给补贴,劳役免除,通过科举升迁。前面两项后因秀才数量之大,沦为空文,后面两项免徭役和给补贴一直执行。

廪禄:廪膳生独有

明初,廪生有学粮,学中有学仓。秀才可以在学校集体吃饭,叫会馔;拨给学校吃师生的东西叫廪馔,或称学粮。后会馔流为形式,生员只领取廪银。

洪武年间,朝廷给学校米,从一月六斗到一月一石,有司(地方官府)给鱼、肉,安排专门的伙夫,生员每天在学校集体吃饭。后因费用紧张,生员不在学校吃饭,只发廪馔。

每月廪米一石,也就是120斤,这是定制。但地方不同,厚薄也不同。相比而言,上庠不如下庠,国子监的生员一年才有三石六斗的粮食。府州县的生员每年约有12金。常熟县在每年12石的基础上,每年还有5两银子的补贴。上海县生员“一登廪册,即岁食饩(xi)银一十八两”。有的地方不给粮食,把一石粮食折合五钱银子。

学田:针对贫困秀才

廪粮或廪膳银,只有廪膳生才有权支取,其他的增生、附生,仅仅享受“复其身”,也就是徭役的免除。于是有了学田,学田的主要目的是助贫,因为有的秀才比较贫困,但学田并不是直接分给秀才耕种,由佃农耕种,分粮食给秀才。后期,秀才从官方租赁直接耕种成风。

廪膳和学田功能一样,都是给秀才物质补充,但又贵贱之别。“廪之则荣, 赡之则不荣。 何者?彼以文誉取之, 此以怜乞取之。所取之道殊, 而两者遂分贵贱”。也就是廪膳生靠的是文采得到补贴;而有学田的则是因为贫困,二者差异明显。能得到官府补贴的毕竟是少数,即使有补贴也是杯水车薪,于是有了学田的兴起。学田有官方的划拨,也有绅士的捐赠。

根据秀才贫困程度和类型给予不同的学田资助。如因特别贫困无法安葬父母,给7石粮;一般贫困安葬父母给5石粮等等。

宾兴银:针对所有秀才

宾兴指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包括膏火银,是生员惯有的收入。膏火原本指灯火,后指官方给的津贴。崇明县有膏火需,广西有薪烛银,南直隶靖江县官方给秀才每年十斤灯油。课饷银,秀才每月会课,会有会课饷银,有的是银子,有的是食物。福建建阳县,每月会课2次,每会给银1两。

秀才参加季考或岁考,也会给供给,有的根据考试结果等级,给与不同的奖励。贵州的普安州,给岁考生员一等前7名每月八钱银。

生员一旦获得乡试资格,会有盘缠银,少则5钱,多则1两。如果出贡,还有花红、盘缠、旗匾银,少则10两,多则百两。有的地方,岁贡生借上司的皂吏到各县,支取花红银。

宾兴银大多派自民间,归为赋役类。顾炎武认为“一切考试科举之费,犹皆派取之民,故病民之尤者,生员也。”

优免:针对所有秀才及部分家人

皇权社会,纳粮当差是平民的义务。秀才则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秀才是特权阶层的一员。徭役是官府强迫百姓免费劳动,几乎所有普通百姓都要服役。

秀才优免包括粮和差两项。“生员之家并依洪武年间例,除本身外,户内优免二丁差役”,也就是早期只有自己和户内2人可以免役。明后期有了免粮,秀才免粮2石。同时可以免家中二丁之役。

秀才所免的徭役并不是所有的役,而是杂役,里甲这样的正役是不能免的,所谓的里甲是明朝的保甲制度,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里,负责所辖户的收费收粮摊派等,是很艰难的工作。

相对于普通百姓,秀才每年可以领取一定的供给,不至于难过。所谓的穷秀才也是与举人之类的高级科名相比,而不是与普通百姓比。生员的贫困化也在很多小说里有所体现,贫母或妻子的殚精竭虑,供养一个读书人,最终高中,成为美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品读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