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库 > 罗大佑把陈奕迅说哭了 在乐坛的地位有多高

罗大佑把陈奕迅说哭了 在乐坛的地位有多高

[导读]:61岁“华语流行乐教父”罗大佑6年前再婚娶了小13岁香港女友Elaine,2年后女儿Gemma诞生。据悉,罗大佑一家已回台定居近2年,近来无发片、演唱会等工作计划,透露想多花时间陪伴娇妻和将满...

61岁“华语流行乐教父”罗大佑6年前再婚娶了小13岁香港女友Elaine,2年后女儿Gemma诞生。据悉,罗大佑一家已回台定居近2年,近来无发片、演唱会等工作计划,透露想多花时间陪伴娇妻和将满4岁女儿,全身散发浓浓父爱。

《苹果日报》报导,罗大佑与前妻李烈相恋12年结婚,但婚姻仅维持1年收场,2010年再婚娶Elaine,曾说不要小孩的他,在57岁却改口渴望孩子,老婆经历人工受孕后好不容易产下女儿Gemma。

前晚罗大佑带妻女到餐厅用餐,期间妻子带女儿到外面药妆店晃晃,快4岁的女儿非常活泼好动,餐后一家三口手牵手散步,最后搭上出租车回家,有女万事足的他,生活平淡却很美满,令人称羡。

在《中国最强音》舞台“说哭”陈奕迅

其实罗大佑说哭陈奕迅,只不过是参加某档综艺节目所呈现出来的节目效果罢了,节目名字叫做《中国最强音》,罗大佑点评选手,顺便提到了陈奕迅,搞笑的陈奕迅立刻假装哭泣,场面极为有趣。

在《中国最强音》的冠军争夺战中,罗大佑仍然没放弃对曾一鸣“说教”。他拿陈奕迅举例说:“你们看坐在最左边的这位导师,你们都很喜欢他吧。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他吃的苦比你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多得多!可他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坚持下来,才成就了今天的样子。”本就鬼马的陈奕迅,在旁边拿起纸巾,假装擦拭眼泪,配合罗大佑的说教,十分有趣。

罗大佑在乐坛的地位有多高

先讲个例子,在纵贯线还没成立之前,第一十九届金曲奖有个单元叫华语流行

先请了周华健上台演唱,然后周华健对台下起立的明星讲别喊我周华健大哥,我上面还有大哥。然后引出李宗盛,李宗盛抱着吉他上台后说:我算什么大哥,我上面还有真正的大哥大。接着罗大佑闲庭信步的走上台,笑了:前几天,我听有人喊写词的那个林夕做夕爷,我立马打电话给他:林夕,林夕,居然有人喊你爷了。林夕回答道:这已经好久啦,罗公!

罗大佑弹钢琴的时候,周华健和李宗盛亲自为其搬椅子,擦钢琴。

谈到华语乐坛,林夕可谓是前三的作词人。林夕就是罗大佑在香港开办音乐工厂时脱颖而出的。两人一起为梅艳芳,张学友等艺人合作了多曲。

林夕表示,罗大佑和王菲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音乐人。

真正让我走向成熟的关键,是在罗大佑的音乐工厂工作的三年。那时我负责录音室里的许多工作,也开始注重文字和音乐的水乳交融,他把文字和音乐比作“美满的婚姻生活”。在那三年里,他不仅创作了《似是故人来》这样的经典情歌,也开拓主题,写了一些反应社会现象的歌。“比如《皇后大道中》,那时候香港还没回归,是一种疑问的心态。那段时期给了我很多新的点子,罗大佑是一个放浪而严谨的人,也让我的胆子大了起来。

我们先抛出几个问题,罗大佑到底为华语乐坛做了些什么?是否有超出流行音乐之外的东西?凭什么称为华语流行乐教父?对于70后、80后、90后的音乐创作者而言,他的作品到底有何启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罗大佑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难以企及的地位,被北两岸三地和海外华人誉为“流行音乐教父”,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拓宽了流行音乐表现社会生活的维度,如人所说,他第一次把知识分子的思辨和对社会的批判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领域,表达了民众的精神诉求并且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气质。

吴清圣是这样评价罗大佑的:“他独立创开了一片全新的领域,替华语流行歌曲在主题的拓展,旋律编曲的经验,以及整体制作概念上都树立了全新的标杆,成为无数后辈急欲追寻超越的典范;几十年来在音乐形态和内容诉求上不停地扩张,也使他的影响层面更加复杂,如果没有罗大佑,这几十年来乐坛会冷清、失色许多.....”。

用寥寥数语来涵盖罗这四十年来的创作显然是很困难的,用罗大佑自己的话说:“做音乐数十载,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通俗和严肃,我这一路跌跌撞撞走的好辛苦”。在此,我想用几个阶段来回顾罗大佑的近40年的音乐历程和对华语流行乐坛所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

一、学生时代的罗大佑(1974-1979)

我想首先大家对60’s-70’s的台湾乐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之前,华语乐坛还没有形成气候(大陆还处在*河蟹*时期,台湾地区也大都以翻唱一些西文歌曲和台语歌曲为主),70年代得益于杨玄和陈达等一批有责任的年轻音乐人带动的新民歌运动,这直接刺激了国语歌曲和校园歌曲的昌盛。

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抱着吉它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湾校园中的一个缩影。《橄榄树》、《兰花草》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歌曲,包括蔡琴、李宗盛都是通过校园歌曲和民歌比赛孕育出来的。出生于1954年的罗大佑就是在这个时代进入的大学校园,其实他早在1972年的中学阶就担任过洛克斯乐队的键盘手,在台南的一些餐厅进行驻唱。

进入医科大后他第一次尝试了音乐创作,为电影《闪亮的日子》做主题曲和插曲,《童年》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罗大佑后来回忆说《童年》的填词工作极具艰辛,每个字都要精打细磨:池塘、蝴蝶、知了、蜻蜓、秋千、零食、漫画、隔壁班的女孩,他用以上这些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的词组和配乐历时三年完成了这个日后被几代歌手翻唱的经典歌曲。

但值得一说的是,医科大学生时代罗大佑在音乐还处在摸索和酝酿阶段,但在此之后,罗大佑真正影响华语流行音乐意思形态发展的革命马上就要到来了。

二、音乐革命时期(1980-1984)

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罗大佑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贡献是开创和革新性的,是影响华语现代流行音乐风向的坐标式人物,因为在《童年》之前,包括《童年》仍然沿袭了民歌的曲式,华语歌坛充斥着民歌运动时期的“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就连情歌也多以轻柔乐风为主。

80年前后正直台湾经济腾飞之际,无论是经济、科技、艺术、出版、电影、流行音乐,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创造力,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一些社会阴暗面直接暴露在人们面前,同时台湾政治上“美丽岛”事件的爆发,使得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工业文明的冲击、社会的转型,价值体系瓦解的对青年时期的罗大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加之罗大佑深处台北这座大都市,医院的生老病死和社会变迁让他产生极强的幻灭感,他开始在西洋摇滚和古典音乐中寻找灵感,在这种背景下《之乎者也》应运而生。

《之乎者也》哺一问世,不啻于在当时的华语乐坛扔下开了一枚重磅炸弹,听惯了校园民谣和邓氏情歌的台湾人基本上毫无招架之力。后来05年华语历史最佳专辑,此专辑被评选为1975—2005 最佳专辑第一名。由此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普及

罗大佑一出场就以一个灵魂挑战者的姿态和Hard Rock的乐风直击人的心灵。这张专辑直接扭转了华语流行音乐以抒情为主的柔弱乐风的走势,就连情歌在日后的乐器选择上也更加多元。

后来若平扬对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做序时谈及此处说:“专辑《之乎者也》被公认为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所掀起的社会效益,规模之大,旷时之久,对国语乐坛所造成的深度和广度迄今无人能及,依我看也不大可能被超越。”

仅对其本人而言,这张专辑也算是其漫长医学求学生涯中的呕心沥血之作,罗大佑耗费了可观的时间,对每个音阶极尽雕琢。因为他要冒险尝试和主流市场相差极大的音乐风格,加之台湾当时的技术条件完全不可能做出他要求的音色和质感,所以罗大佑通过学校认识的日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一部分作品连同曲谱带到大阪,委由当地的乐手编曲,演奏,再把完成的带子寄回来配唱,一切都由他独自负担,整个过程旷日废时,极花工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专辑中他所创作的的几个代表性歌曲

我们以专辑中《鹿港小镇》为例,罗大佑采用石破天惊的电吉他为前奏,紧接着就是大鼓小鼓、电吉他、木吉他、贝斯和键盘共同交织,注意,这种表达方式是先前华语乐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风格,并填进了极具写实风格的词: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一十八

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这个携带了大量摇滚风格的歌曲,直接拷问现代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小镇青年在大都市求生换来的幻灭。与这个主题很接近的《一样的月光》的填词工作也由罗大佑完成,歌词中唱到:

是你我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为什么取名为《之乎者也》这么拗口的名字?罗大佑这样解释:眼镜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用谐音批判了当时青年们冷漠、逃避的社会怪象,正如歌曲中唱的:

知之为不知,在在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寒山子是也……

当然也包含《光阴的故事》这种凭吊青春的歌曲,这首歌时至三十年后的近日,仍被很多大学毕业生们作为《毕业DV》的配曲。包括最近很火的中国合伙人。想必大家对这个歌曲更为熟悉,就不作赘述了。

另外,《乡愁四韵》采用纯正的木吉他编曲,《将进酒》和《摇篮曲》浓郁的钢琴调色,《错误》在抒情曲中途嵌入摇滚段落的尝试,《之乎者也》这首歌本身就是一个纯正的摇滚乐,罗大佑为当时的华语流行乐坛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乐种和多元的发展方向。

在这之后罗大佑连出两张专辑《未来主人翁》和《家》,这两张专辑中,罗大佑对作曲和编曲的功力更加纯熟、老练。《亚细亚孤儿》中的儿童合唱团、军用鼓和送葬唢呐的交替、《爱的箴言》一架钢琴自弹自唱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吾乡印象》里面的胡琴、月琴、把乌等传统乐器的运用,甚至为了追求和前两张摇滚曲的不同质感,罗大佑亲自赴日聘请资深作曲家三枝成章。在那个MIDI还未问世的年代,罗大佑对多种表达方式的探索在华语乐坛算是一个先行者。

在对词的运用上面,它所带来的突破流行文化所带来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更不是这短短的篇幅所能描述的,对台湾流行文化的贡献更是被很多人写进了专业文献里面,成为很多研究流行文化的硕士毕业学位论文研究的对象。

这里要尤其说明一点,罗大佑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三张专辑除了为当时乐坛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外,也为社会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回响和史无前例的自省风潮。一言以蔽之,罗大佑的出现终结了当时以校园民歌为主的主流音乐形态,为踏入八十年代的台湾乐坛掀开了重要的序幕。

以至于如乐评人李皖所说,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回顾流行音乐史的时候,已然“习惯性地把罗大佑视为台湾流行音乐的开启人,将《之乎者也》视为台湾流行音乐的第一张重量之作,以为流行音乐的文化关怀、社会良心、抗议、评判、反省和思考,都是从罗大佑开始的。”

时隔一年,苏芮效仿罗氏音乐打破传统女生唱法,融入西洋和摇滚音乐元素,也引起了巨大效应。罗大佑和苏芮带领的音乐风暴把整个华语乐坛闹得沸沸扬扬,直接催生了WAX CLUB的问世,受这个俱乐部带来的影响,86年年底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台北新音乐节",而在这届音乐节和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新人,就包括《中国好声音》的年龄最大的导师庾澄庆,当然还有赵传、李亚明、东方快车等日后华语乐坛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之乎者也》刚刚录制成功后,有一家刚成立唱片公司的接下了这一案子,从此也成就了这家公司在台湾的发迹的第一桶金,这个唱片公司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滚石唱片。同时罗大佑也是台湾开启个人演唱会风潮第一人,写到这里,想必大家能够了解罗大佑之于华语乐坛的意义。

三、远走美国(1985-1988)

1985年,罗大佑的作品《明天会更好》问世,这又一个对华语歌坛特别是对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其深远的事件。

这一年是世界和平年,这个歌曲创作初衷是模仿美国流行歌星迈克杰克逊组织的We Are The World「群星为公益而唱」的形式,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据参与创作人会议,当时他们在一个咖啡馆里定好的主题并邀请他们心中一流的作曲家罗大佑来谱曲,最终完成《明天会更好》。这首歌由罗大佑作曲、并在罗大佑原词的基础上,几十人逐句修润,才共同完成最终的歌词定稿。罗大佑的曲子旋律优美,歌词感染力强,成为日后公益歌曲的典范。

19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中小学老师更经常把「明天会更好」列为歌唱比赛的指定曲。乐评人评价无论就动机、调度、制作、词曲、演唱、发行,都认为那已是台湾歌坛绝无仅有的一次绝响!

其实想说的是罗大佑这首歌对大陆流行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当时的内地流行乐坛,歌曲创作领域仍然以传统的抒情歌曲、影视歌曲以及晚会歌曲为主,虽然经济改革的深入使得一些港台的流行歌曲慢慢的渗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流行音乐仍然是不受官方承认的一种称号,当时被折中的称为通俗歌曲(汗!那什么叫高雅歌曲),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内地对流行音乐的存在是有争议的。

直至次年(1986年)的5月,中国大陆的音乐工作者效仿《明天会更好》音乐会集结100多名歌星(据说很多人都是骑自行车去的)在工体录制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获得巨大成功。崔健在这次演唱会上首次表演了内地摇滚乐的开山之作《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唱罢举座皆狂,内地观众被这种没有任何学术背景的摇滚乐震撼的不知所措,然后是雷鸣般的欢呼,极大的震撼了国人的视觉和精神世界。

《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的推出,标志着内地原创流行音乐创作群的崛起。这一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流行音乐得到了官方和传媒的一致认可,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元年”。

在《明天会更好》获得极大的成功后,孰料竟然成为台湾政党宣传的工具和口号,这首歌被有企图的人利用,罗大佑极为愤慨,对台湾社会极度失望,这时的罗大佑也想寻求更多的创作灵感和生活养料,骤然出歌坛,远赴美国纽约。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所提到的四位导师之一的刘欢那年23岁,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自己的任何作品。

三、教父归来(1988-1995)

三年之后罗大佑携《爱人同志》重新返台,再次震撼乐坛,最终创下五十三万张的销售记录,这在当时的台湾乐坛是了不得的,这个时期的罗大佑对MIDI已经有娴熟的掌控能力,也对编曲有绝对的主导权。

这张专辑对音乐元素的处理方式曾经造成圈内人极大的震撼,被评为年度最佳专辑。同时,这一时期台湾孤立、苏联解除,政经结构发生变化,罗大佑的创作思想更加庞大,更多的传达出了对整个黄色族群的关注和中国人的强烈情感。

这一时期罗大佑音乐风格像东方曲调转向,以这种以五声音阶作为基础,以大调起头的东方曲式,再一次震动台港两地的流行乐坛,也影响了其它的创作者(比如李宗盛《你走你的路》、《鬼迷心窍》等歌曲),成为罗大佑作品日后最根底的主轴。他的《爱人同志》即表达出他对政治的反讽,《京城夜》更是直接影射同年大陆某个时间暴风雨来临的前夕,在此不多说。

回望整个80年代,罗大佑和他所处的年代息息相关,他对整个华语乐坛的影响无出其右者,就其创作功力而言,个人认为或许只有早期的侯德健可以与其一争高下,遗憾的是这个人后来退出歌坛,潜心研究周易,内地最早的一批音乐人正是从侯德健这里学习了电子合成器的用法、真正流行音乐的编曲理念、演奏方法以及录音技术的。

但这个人的经历太传奇坎坷,正如网友所说,侯德健三个字,引出来的可不是简单的话题了,话题太敏感,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

这一时期罗大佑的歌曲开始打进香港乐坛,让香港乐坛为之一振,这里要简单的说一下,香港的音乐体系一直都是自成一体的,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这得益于他高度发达的商业包装和流水作业体制。

自我激励,标新立异。严格上不能算是华语歌曲范畴,并且与台湾的同行们不同的是,香港流行音乐所有的杰作大多出自于一个集体的努力,而很少依靠英雄个人的背影。

90年代初期,罗大佑在港成立了“音乐工厂”,并且为香港挖掘、培养出了一批极具才华的词曲作者,这其中就有后来很具影响力的林夕、黄耀明。正如香港音乐从业者刘卓辉所说,没有罗大佑,香港乐坛或许现在还在沾沾自喜。

其中,《恋曲1990》更是被香港人标榜为“国歌”,罗大佑创作的多首歌曲被香港影视导演引为插曲,如《你的样子》、梅艳芳金曲《似是故人来》、还有被张学友翻唱过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特别是《皇后大道东》、《东方之珠》被长期盘踞香港金曲榜榜首位置。放在香港这个特定的位置和1997这个特定的时空,探讨了移民后裔的新旧交替之际的各种文化制度冲突。

四、1995—至今

这个时期罗大佑的以更专业的态度更多地在幕后和演唱会,2000罗大佑第一次来内地,举办上海演唱会,引来北京歌迷包机前往。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白岩松,崔永元,李亚鹏等。

罗大佑此时的作品更具有私密性和个人色彩,更多的为其他人创作单曲和影视曲目,个人专辑有《恋曲2000》、《儿童乐园》、《美丽岛》三个。

2009年和周华健、李宗盛、张震岳组成被纵贯线(Super Band),特别是华语流行音乐全盛时期的功臣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的加入被人称为称为史上第一个殿堂级乐队。当时在台湾小巨蛋开唱的时候,100多位港台艺人现场观摩,被媒体称为艺人的“集体朝圣”。

结语:维基百科这样评价罗大佑:罗大佑对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转变有划时代的影响。

请大家留意:罗大佑也是唯一一个被收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大学语文教材辅助阅读材料中的流行音乐创作者.

教材的主编、中国大陆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陈洪在《导语》中说明如下:“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歌曲的价值,在于他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时代华语乐坛的的代言人周杰伦如何评价:我觉得罗大佑是个时代性的歌手。现在什么歌能流传超过三年的?很少,但罗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引用李宗盛的话说:“小李我在流行音乐这还是有那么点话语权的,20年前我还是院校的木吉他队成员的时候他(罗大佑)就是巨星了,我那时是用仰望来形容这位我当时的偶像,他在我内心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音乐创造才能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罗大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他创造了台湾音乐的一个历史阶段,和他相比我会感到惶恐,他对我来说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才是真正的台湾音乐届重量级人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品读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