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他放弃70万美元年薪,回国跟随马云,月薪500,如今身家84亿

他放弃70万美元年薪,回国跟随马云,月薪500,如今身家84亿

[导读]:马云说他这辈子最感谢三个人: 一位是杨致远。在2005年互联网寒冬中,慷慨解囊10亿美元帮他度过难关; 这位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恩情,资本力量功不可没。 还有一位是金庸,他的精神导...

马云说他这辈子最感谢三个人:

一位是杨致远。在2005年互联网寒冬中,慷慨解囊10亿美元帮他度过难关;

这位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恩情,资本力量功不可没。

还有一位是金庸,他的精神导师。

马云说过:如果没有金庸先生,或许就没有我的公司。

最后一位是蔡崇信,帮他把江湖义气的兄弟会,整合成正规的合伙公司,为发展壮大打下基础。

(蔡崇信)

1999年,是马云的第四个创业年份,他一穷二白,忽悠来17个人窝在自己家里鼓捣网页;

此时杨致远31岁,亦年少有为,公司市值高达390亿美元;

至于金庸先生,当年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功成名就。

这两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没空搭理马云,只有蔡崇信“千里送人头”。

放弃国外百万年薪的总裁之位,跑来嚷嚷着要给马云打工。

蔡崇信是一时冲动、想找个小地方玩玩,还是未卜先知、猜到马云将来必成,谁也不知道。

反正,他就这么来了。

1964年,对大数人来说,只是个平平无奇的甲辰年,但对马云和蔡崇信而言,却是生死攸关的年份。

因为这一年,他俩转世为人,一个生在浙江,一个生在台湾。

除了岁数相同,两人从家世、学历到个性,几乎毫不相干。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直言:这对搭档日后能如此成功,大概就是因为他们俩的性格如此迥异。

蔡崇信的父亲蔡中曾,是当年台湾第一个毕业于耶鲁法学院的学生。

祖父蔡六乘更不得了,曾为厉害的人物做法律咨询。

父子二人共同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律师事务所,属于当地法务界的元老级人物。

蔡崇信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世显赫的名门望族,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学些法律、财务方面的事情。

虎父无犬子,13岁时,蔡崇信孤身留学美国,就读于一所精英寄宿制中学。

从刚到异国时的语言不通,到毕业时的侃侃而谈,蔡崇信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美语,还成为球场上的运动健将。

不同于一般人中规中矩的运动装束,他总是习惯在胸前戴一块粉红色三角标志,来表达自己对一些特殊人群的支持。

当一些队友以此嘲笑他时,蔡崇信只是简单回应:“这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学习优、身体好,三观还正,蔡崇信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天赋型选手。

(蔡崇信和父亲蔡中曾)

之后,他跟随父亲的脚步,考入耶鲁大学经济与法学院。

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同时,对运动的热爱有增无减。

据他的大学校友回忆:“我清楚知道他每天在运动场上投入的努力,他永远在做着他认定正确的事情。”

蔡崇信自己也说过:“我在事业上做得还不错的原因,是因为我参与了体育,我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员。”

因此,当他实现财富自由后,在体育领域的“挥金如土”也就不足为奇。

运动员的持之以恒,加上领导者的坚持己见,这两大素质成为他的能力优势,让他在成功路上屡屡飞升,一步步走向高位、走到马云身边。

1990年,蔡崇信从耶鲁毕业后,进到一家专业对口的律师事务所,从事税务工作,一干就是三年。

之后,他转行担任纽约一所并购公司的副总裁兼法律顾问。

直到1995年,他再次跳槽,投身北欧公司旗下做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

蔡崇信这一连番华丽转身,仅用短短9年时间,就从干实业的底层小律师。

逐步过渡到高层决策者,窜升速度令人咂舌,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在遇到马云前,蔡崇信已经拿着70万美元年薪,和吴明华喜结连理,事业爱情双丰收,走上人生巅峰。

他手上的钱,足以买下十几个马云当时的公司。

而此时的马老师,还带着十八罗汉蜗居在杭州的小区民房里,一边高喊着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一边连员工500块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两人命运的交接点发生在1999年上半年。

马云到处筹钱融资,见人就“忽悠”;蔡崇信受公司委派,到处了解投资项目。

电光火石一触即发,中间需要个点火人。

接待蔡崇信大陆之行的朋友告诉他,有个马云很出圈、很特别,就是人有点疯,你要不要见见?

于是,蔡崇信来到杭州,第一次见到花名为“风清扬”的马云。

在金庸笔下,华山派高手风清扬,也算是个风流倜傥的潇洒男子。

而蔡崇信眼前的马云,骨骼清奇,不便观瞻,也看不出功夫深浅。

马云也自知长相鸡肋,当他第一次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看到封面上的自己时,也感叹“才知道自己有多丑。”

更要命的是,当马云激情澎湃地把他带到办公室参观时,蔡崇信整个人都不好了。

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马云自己家,几张桌子加几台电脑,就是他们的专业办公设备。

地上胡乱铺着床单,散落着纸张饭盒。

虽不能说是个垃圾场,但也只是规模问题,脏乱程度还是有得一拼。

更可怕的是这群人,跟马云同样状态饱满,“疯子”一样喊叫着、欢笑着。

蔡崇信觉得这里像个乞丐窝,完全看不出正经公司的影子。

那会儿确实也不是个公司,马云只是一腔热血地憧憬发展,根本没去注册。

看着眼前这群“乌合之众”,蔡崇信的心凉了半截,但马云总有办法重新捂热他的心。

马云向他谈起自己“芝麻开门”的梦想,说要做全世界最佳的B2B公司,要做80年的伟大企业。

这么几次交谈之后,蔡崇信下定决心:不投资了,改加盟。

马云怎么也没想到,钱还没要到,反而拉来个人。

蔡崇信看着唾沫横飞的马云,眼神坚定地对他说:“那边我不干了,我来你公司吧。”

这把马云吓了一跳:你堂堂跨国投资企业的高管,来我这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恐怕养不起,要不再考虑考虑。

蔡崇信回去后没有再考虑,直接对家人和原公司宣布:马云的公司前途远大,自己一定要去。

此时蔡崇信的妻子正怀着身孕,听丈夫说要辞职低就,百般不解,一再劝说。

就连一向开明的父亲也摇头反对,让他冷静一点。

但已经被马云打入鸡血的蔡崇信心意已决,没过几天,就带着妻子再来跟马云会面,以表诚意。

三人泛舟西湖,再续前缘。

马云反复声明:我们的条件你都看到了,每个月我只开得起你500块工资,你还来吗?

蔡崇信果断地说:“来”。

身为他的妻子,最知枕边人的心思,她也站出来为丈夫说话。

“如果不准他去,他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见蔡崇信主意已定,马云也没有将人才拒之门外的道理,立刻任命:

“我不会管钱,最多管过200万人民币,你来帮我管钱吧。”

两个月后,蔡崇信新官上任,成为公司CFO(首席财务官),第19号员工。

现在,有国际法务背景的蔡崇信强势加入,离打造千亿集团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蔡崇信和妻子吴明华)

这一跳槽,对马云来说,远不止多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这么简单。

在蔡崇信来之前,他已经吃了37次闭门羹,没有投资人看好这家小公司。

蔡崇信就像个财神,有了他,就像开启了四十大盗的芝麻大门,金银珠宝应有尽有。

投资圈听闻,蔡崇信放着70万美元年薪的总裁不做,跑回国当一个电商公司的小头头。

惊奇震动之余,他们更加笃定,这个公司不简单,肯定是个潜力股,跟着投准没错。

1999年10月,由华尔街投资公司高盛牵头,联合多家银行,向马云砸来500万美元资金。

有蔡崇信的背书,钱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常说从0到1是最难的,这第一个500万融资,比后来的2000万、8000万的作用都大,让公司顺利度过初创寒冬。

多年后,当记者问蔡崇信,为什么当初铁了心要加入马云时,他回答:

“加盟的风险和回报不对称,机会成本很小,一旦成功,回报很大,值得一试。”

简单来说就是,成了,皆大欢喜,赚得盆满钵满;不成,大不了再回去做总裁,损失不大。

蔡崇信之前是律师,分寸得当,条理清晰;之后就职投资公司,会审时度势,有资源人脉。

因此,他的任何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性分析,并不是头脑一热上的贼船。

蔡崇信上任后的第一件功绩,是拉来投资;第二个任务,就是培训这群“乌合之众”。

他脱下高级品牌西装,挽起雪白衬衫袖子,跟十八罗汉挤在被称为办公室的马云家,用小白板跟员工讲解什么叫“股份”、“股东”、“合同”。

然后拟出十八份具有专业水准的入股协议,让每一个人在上面签字画押。

如果说之前大家聚在一起,全凭马云的三寸不烂之舌和慷慨愿景。

那么现在,多了实际利益的捆绑,之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不再只凭个人魅力。

当年,公司首次举办记者会,正式发布网站。

蔡崇信站在马云身旁、公司标志下,一脸灿烂。

紧接着,他牵头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对标海外市场。

蔡崇信成功把一个类似家族企业的小团体,按照国际惯例,规范成一家将来满足上市条件的公司。

虽然现在,它还只是个雏形。

但很快,蔡崇信就会为它插上翅膀。

就在蔡崇信拉拢来第一笔资金的同时,日本投商大亨也抛来橄榄枝,想要以4000万美元投资下注。

马云激动坏了,满口答应,差点就要签约。

老板可以冲动,但员工得帮着兜底,蔡崇信极力反对。

他认为,投4000万,就会占到公司股权的49%,份额太大、太危险,万一操作不当,这个马氏公司很可能就不再姓马了。

现在公司还不缺钱,“白拿”这么多钱,只会稀释自己手里的股份,捡了芝麻丢西瓜。

但马云还是有点舍不得这粒芝麻,同意把金额降到3000万。

从日本谈判回国后,他又仔细想了想蔡崇信的话,觉得说得确有道理。

于是,马云出尔反尔,发了一份反悔邮件给对方:

“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确实只需要2000万。”

好在对方脾气不错,也同意了。

不久后,互联网泡沫破裂,不少科技公司在浪潮中灰飞烟灭,蔡崇信帮助公司凭借充裕且合理的资金流,安然挺过风暴。

马云曾评价蔡崇信:“他不是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你要做什么,我可以帮你做到更完善。”

没钱时,蔡崇信能弄来钱;有钱时,他能判断该不该收。

因此马云才赞他“是我见过的最棒的CFO”。

此后,蔡崇信再度发挥冷静清晰的策略分析能力,在老板急需用钱创建购物平台时,又弄来8200万美金。

而这笔钱,是蔡崇信向“娘家人”要的。

2004年,蔡崇信四处牵线,从诸多台湾企业家族,拉来私人赞助,再联合富达、GGV等公司,帮马云淘来这笔巨款。

有了这笔钱,集团旗下的购物平台,才能熬过初期的疯狂烧钱阶段,逐步打入千家万户,稳坐电子商务第一宝座。

2007年11月4日,马云和蔡崇信专门奔赴台湾,出席由中国信托举办的论坛,并发表演讲,赢得满堂喝彩。

不少人奇怪:这两人怎么会千里迢迢跑来参加一个论坛呢?

其实这算是一趟感恩之旅,正是为了“报答”台湾企业在3年前对公司的友情赞助。

否则,马云可能还在B2B的公对公业务里摸爬滚打,离如今万千女孩口中的“马爸爸”称号无缘。

之后,蔡崇信再度出手并购雅虎事宜,收下杨致远打包送来的10亿美元,以及雅虎中国全部资产。

当时,公司正和国际电商巨头eBay打架,生死存亡之际。

赢了,站稳脚跟;输了,被赶出圈外。

而公司有了蔡崇信,胜算十足,弄到雄厚资本,打赢了这场跨境争夺战。

自此,江湖不再三分天下,而是一家独大。

平台逐渐占据零售电商80%的市场份额,无人再能撼动,蔡崇信居功至伟。

马云对比两人的行事差别,说自己是“往前冲的”,蔡崇信是“看清楚才往前走”。

一个立志要做大做强的公司,光有宏伟的目标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人把目标落地实行。

就像有的人适合搭建平台,而有的人适合牵线连接,马云属于前者,蔡崇信属于后者,缺一不可。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蔡崇信辅佐马云十余年,该是时候让位新人。

2013年5月,蔡崇信卸任CFO一职,转任集团董事局执行副Zhu Xi,站在更高的地方布局谋划。

虽然身不在主位,但员工仍然习惯认为:“只要是财务、投资的事,找蔡总就对了。”

2014年,集团公布27位合伙人名单。

按照制度规定,合伙人在离开公司后,即从名单中“退休”,不予保留名额。

本不是十八罗汉的蔡崇信,不仅位列其中,还成为永久合伙人之一,而另一人则是马云。

从这一点来看,蔡崇信仍是名副其实的公司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不过有了更多休闲时间,来发展业务爱好,比如篮球。

从中学起,蔡崇信就对球类着迷,现在稍微清闲下来后,就积极投身运动领域。

2018年4月,他听说NBA布鲁克林篮网队前老板,正在出售手上49%的股份,便豪掷11.5亿美元买入。

他在发布会上兴奋发言:“作为一个终身体育迷,我非常荣幸能成为篮网股东,并加入NBA大家庭。”

同年10月,官网宣布:蔡崇信加入NBA中国董事会。

2019年9月,他加注筹码,再花23.5亿美元买下球队另外51%股份,晋升为正牌老板。

据官媒报道,这是NBA历史上最大一笔来自中国的投资,蔡崇信也成为球队史上第一位中国老板。

55岁的他表示,这是在寻找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在主业工作之外,提倡和践行健康、快乐的人生观。

看来蔡崇信对篮球是真爱,也舍得为真爱花钱。

但对他来说,这只是小菜一碟,他根本不差钱。

2022年4月,蔡崇信以84亿美元资产,上榜《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买球队的钱虽然占了身家的一半,但这算投资,并不是消费,将来赢球夺冠后,必会财源滚滚,让他在富豪榜上再前进几位。

不过,管理球队跟管理公司,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当初,蔡崇信能够通过合同的方式,将员工和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做法。

但国际赛场上的球员,却不如靠薪水吃饭的员工好搞定。

比如本队球员欧文,因为有多次缺席比赛的前科,所以蔡崇信考虑在新拟的续约合同里,加上一些诸如“打满多少场比赛才能拿到薪水”的条款。

这让血气方刚的欧文很不爽,愤怒喊话蔡老板:

“你虽然有钱、有球队,但我现在打球并不是看钱,我不想被这些东西束缚,我想要开心地打球!”

在人生新阶段上,蔡崇信该如何应对这位跟他正面叫板的下属,以及处理好球员和球队的利益,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或许,以他投资人的眼光来看,这都不是事:“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蔡崇信曾如此评价自己:“在我擅长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自如。

我没有想过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从一开始的律师,到投资人,再到高层管理,最后成球队老板,蔡崇信的人生每一步,都是根据自己的心之所向来选择。

因为热爱,才充满动力,才有所成就。

我们总说身不由己、造化弄人,必须被迫放弃许多才能活下去。

但其实躺平的根源,并不是外界有多卷,而是因没有目标而主动提前放弃。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只在有些时候真正地掌控人生,大部分时候都假装自己掌控不了,尽管我们其实是可以的。

作者:朱小畅&雯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品读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