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一块无垠的旷野——读何大草小说《隐武者》

一块无垠的旷野——读何大草小说《隐武者》

[导读]:何风所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处于中国某个时期的转折,在新旧交替之间,必然充斥着强烈的不安,这种不安既是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人处境的迷惘,也是人在变迁之中生存和精神同时面临的...

何风所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处于中国某个时期的转折,在新旧交替之间,必然充斥着强烈的不安,这种不安既是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人处境的迷惘,也是人在变迁之中生存和精神同时面临的失落与危机,集中反映在几个少年的身上,就表现为青春的躁郁、破坏以及叛逆……这群少年承受着现实的诸多变故,身上也投射出成人世界的复杂,他们在自救与自弃之间拼命挣扎、叫嚣,一边张扬着蓬勃的生命力,一边从骨子里散发出腥味。

初看电影时,我的年纪与剧中少年相仿,他们历经的世事在我胸口团聚为一口沉闷之气,总是吐不出也咽不下,这种生理记忆让我对故事滋生出莫名的牵挂,我一再搜寻,发现电影改编自小说《刀子和刀子》,而小说的作者正是何大草。

《刀子和刀子》,作者:何大草,版本: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5月

据悉,《刀子和刀子》写作于何大草的不惑之年,他对已逝青春的追认,多少带着壮年的狠劲,让人痛得惊心且窒息。去年,乐府出版了何大草的长篇小说《拳》,故事也是在描写一群八十年代的少年,他们热爱武术,进行着各种拳艺的切磋、较量和对决,与《刀子和刀子》里的那群少年不同的是,《拳》中的少年虽然以武相向,身上却掸去了一丝惘然之气,他们在拳脚所构筑的武术江湖中寻味深厚的武之方寸与智慧。

到了今年,乐府又出版了何大草的最新长篇小说《隐武者》,阅读此书时,眼前又再现一拨少年群像。而此时的何大草已步入花甲之年,笔下的人物多了一份透彻与清亮,如同那些被岁月浸渍过的汉字,它们统统站立起来以证明时间的流逝并非全无意义,它在人的心境、情致、思想、胸襟、气度上已然造就了一块无垠的旷野。

《隐武者》就诞生在这块旷野之上,它有此前小说性状与脉络的承接,脱胎于传统和地域性,但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或称为“衰年变法”。“变法”即为“革命”,此“革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摧毁和重塑,而是创作者在作品构建过程中的延展和再生,它依旧决绝却愈加丰满,它依旧悲凉却愈加高远。这一次,何大草已然站在一个更深更广的维度,来托起文本中的世界。

《隐武者》,作者:何大草,版本: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

这世界,大大小小,层层叠叠,无数扇门嵌套着,等读者一一推开。

置于最外层的名叫:成都。它是整部小说的起源之地,也是最贴合“隐”之意蕴的地方。除了成都,实在想不出还有哪里还能孕育出这样的故事。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成都因由特殊的地理位置,伫立于西南的险山峻岭的包围之中,从来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得以享受“天高皇帝远”的自由闲适,它特有的市井烟火气氤氲出一块独一无二的逍遥之地。

成都以西,偏南的刘安镇是故事主要发生场所。视野从镇子旁流淌的斜江支流为起始,经过一座斜江茶铺,“茶铺两层,下边店堂,楼下住家,还有后院。院子后边,则是竹林盘、橘子园……”茶铺隔壁是南海云吞,云吞的斜对面,是一条小巷,巷里有棵古槐树,树下有家锅盔店,店主常坐在树下小憩,喝老鹰茶。镇尾则是铁匠铺,听之叮叮当当,见之铁花飞溅。距离镇子三里路是一家名为杏花烧的酒楼,客人往来不绝……这还只是成都的一个镇子。到了真正的成都市区,交错的街巷才真的让人应接不暇,小关庙、暑袜街、浆洗街、骡马市、羊市街、玉龙西街……这些地名如今依然存在,依然鲜活。它们共同勾勒出纵横阡陌的成都地图。何大草在描写具体情节之时,不断穿插成都的市貌图景,好不热闹,好不繁华,仿佛有意要将情事和人物包裹其中,让其吃够尘烟,以实现隐没于世俗生活的第一步。

《十三棵泡桐》剧照。

其余的世界不无安置于这个大的世界之中。小说借由“武”之路径奔赴“隐”之内核。“武”的世界必然是一个重要的世界。书里呈现的武艺高手并非什么世外高人,而是一个个普通的凡人,他们栖居于这样的俗世之间,其中有富家少爷刘元雨,卖锅盔的何小一,打铁的马大逵,捞鱼的黑姐,食色不戒的一了法师等等。有意思的是,小说中的每次打斗场景并未花去很大的篇幅,语言精简干练,推进迅速快捷,甚至有的地方只用了三言两语便收笔,重在铺陈打斗的前因后果,着重描写事件始末和人物状态。可见所谓的“武”只是一个套子,里面装的正直、清白、道义、法度、恩情才是最重要的东西,纵使充满激烈交锋、血腥场面,身后总还是树立着仁义之道,为了情谊助人、杀人或救人,是习得一身武艺之所在。

除此之外,小说创建的人情、人性的世界,将整部作品撑起、展开,使其更加丰润饱满,营造了一种真实感。现代人或许离“武”甚为遥远,但对于立身处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必定不会陌生。小说花了大量笔墨写人,写情,写事,紧紧依循着人物的成长,情节的发展。诸多的哀叹与惋惜,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良玉血洗叶窝子后出家,张山劫持元雨要挟刘府,何道根隐瞒何小一身世,黑姐毁约何小一嫁予七十岁的刘大老爷,谈江山两面三刀卖友求荣,元菁上吊自尽……这其中没有完全的好与坏,也没有绝对的黑与白,而是更接近于现实的无常与无奈,生不如意,命不由己,每个人仿佛都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命运也未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是与读者自身体验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也是整部作品最动人之处。

旷野上的悲凉莫过于此,站在旷野上的人也是如此。一方面视野辽阔,一方面又一望无际,看不尽也看不透,结局同样难料,只能“隐”在其中,成为凡世间飘摇的野草野花,任风吹打。而最终这个“隐”的世界,读完书后会发现,“隐”是将此前的所有世界的合并与相融,既是可见的,也是不可见的。可见的是隐于市井中的身影,不可见的是隐于内心的凄楚,纵然是一群少年,也难以摆脱命运的身不由己。

作者/余幼幼

编辑/宫照华

校对/赵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品读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帖咨询